虽然斯巴鲁在中国混得不好,美国市场却风生水起。斯巴鲁最新销量数据显示,今年11月,斯巴鲁在美国共销售新车汽车5.0万辆,同比下降11.4%。在美国疫情之际,这样的成绩称得上优秀,同时这也是斯巴鲁今年连续第七个月保持5万辆以上的销量成绩。『傲虎11月在美国卖出1.29万辆』具体车型表现上,傲虎11月销量最高,达1.29万辆,同比增长3.5%;Crosstrek(国内为斯巴鲁XV)销量为1.28万辆,同比下跌14.4%;森林人销量跌幅也比较大,同比下降25.5%至12.21辆。今年1-11月,斯巴鲁累计在美国售出54.8万辆,同比下降14.0%。从年度来看,美国消费者最爱买的还是森林人,该车累计售出16.1万辆,同比微跌1.7%;傲虎则为13.6万辆,同比下滑17.3%。

全球激光雷达销售数量预测,图片来源:中信证券一旦激光雷达真正进入爆发期,届时玩家们比拼的就是成本优势、规模优势,也就是量产能力。华为一开始就确定了更困难的“爬北坡战略”,直接面向乘用车的前装量产的产品化开发路线切入。这条路不仅艰难崎岖,还需要负重前行,但是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彻底解决激光雷达“上车难”的问题。华为也坦承愿意承担试错的风险,在国际厂商具备先发优势的压力下,凭借多年来在ICT领域积累的全栈自研能力以及低成本精密制造能力,努力提升激光雷达生产效率与良品率,满足车规级要求,进而规模化量产,实现“把激光雷达带入每一辆车”的愿景。此前,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曾在8月的蓝皮书论坛上指出,“华为正在武汉的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研发激光雷达技术,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开发出100线的激光雷达。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,甚至是100美元。”据了解,虽然华为的激光雷达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么低的成本,但跟市面上动辄数万甚至几十万的32线、64线或128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相比,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具有吸引力了。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。未来,如何将量产能力、成本优势转化成销售额,这是华为下一步需要考虑的,而华为到底能不能帮助车企“造好”车,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判断了。

所谓的用户共创,是要与用户成为“朋友”,让其深入参与到品牌的每一个环节,甚至是决策,把用户发展成为有情感连接的“粉丝”,让用户也能成为品牌的拥有者。在2020年,哈弗大狗的大部分每一个动作都有着用户共创的影子,其中最为瞩目的还要当属前后多次的全网征集命名事件。